《名師早點》現今世代最需要的技巧:媒體識讀

名師早點,多知一點。你好,我是传播及媒体系讲师叶添鸿,今天和大家談談媒体试读。   


媒體識讀聽起來像是一個很技術性的術語,然而這和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無可脫節;媒體涵盖的范围是信息和它的承载工具,試讀能力則是在探討你是否能夠分辨對錯真偽,俗話一句說媒體識讀,則是在說你在分辨收到的訊息時是否知道如何分辨這個訊息的對錯真偽。


哈佛商業評論在2020年9月24日,發表了一份報告,主要分析了疫情期間,將社會更快速的推進數碼時代,也就是原本認為自己已經處在數碼時代的我們,因為疫情的關係,更讓我們走進數碼時代的核心,更因此而推進了訊息的傳播速度。


2020年我們的生活和線上訊息供給方完全脫離不了關係,誰是所謂的「線上訊息供給方」?就是我們熟悉的面子書、推特、IG、YouTube,甚至是WhatsApp和WeChat還有近期興起的ClubHouse。這些都是屬於提供和分享资讯的一方,而我们是接受讯息的另一方。


以前,我們現在所謂的傳統媒體,報章內容、電台和電視新聞,都是經過嚴謹的編審工作而刊登的新聞,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人人都不喜歡閱讀平面報章、人人都可以在網絡上面發布消息,而閱聽眾總是喜歡快、狠的新聞,卻放棄了「準」的新聞,也造就了為什麼越來越多錯誤及誤導性消息,在網絡上流傳。


發佈消息的個體並非全部都是實際的主流媒體平台,他可能是一些非新聞專業類的人,純粹只是為了製造流量,或是帶起不必要的輿論;更有些被證實,在掌握了一定的訂閱流量後,這些專頁就會轉賣給其他的商業用途。


這些專頁造成了本來已經遇到閱讀量挑戰的媒體,遇上了更加艱辛的挑戰;比起經過專業審核的媒體,閱聽眾更選擇相信被標題牽動,也相信轉載高的消息。


轉載量高的訊息種類當中,並非所有訊息都是假的內容,而當中可能是Misinformation Disinformation或是Mal Information;Misinformation也就是內容和可能可以製造來帶輿論之消息、Disinformation則是錯誤的內容或是碎片式內容,這些碎片內容的拼湊後可能變成了一個被捏造過的消息,最後Mal-information則是刻意來傷害及抹黑的內容。


每一種錯誤消息的傳播,都可能是導致下一個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學者John Suler在2003年的時候發表過,鍵盤上螢幕後的用戶們,在使用網絡的時候表現出6種不同的體態,當中有些是抱著「我在螢幕後面可以為所欲為,我也無需要負責任,畢竟你看不到我」的心態去製造及轉發消息。Kellogg Insight則也分析了散播錯誤消息的人的心理上出現了問題。


在這些種種錯誤訊息散播在各處的環境中,身為信息消費者的我們,更加要懂得分辨信息的真偽;有些人會覺得,我只是分享,並不會傷害到任何人,可是你不可能保證得到妳的訊息可能是害到下一個人的唯一一個元素,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想說,訊息參考主流,不確定的訊息可以先問過懂得專業審核的人,不然不要信以為真,更不要錯誤流傳。





 

Post a Comment

0 Comments